YE CHANG NEWS
当前位置:中卫KTV招聘网 > 中卫热点资讯 > 中卫名言/句子 >  佛告须菩提“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

佛告须菩提“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

2022-11-14 00:37:52 发布 浏览 562 次

佛告须菩提:“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]:所有一切众生之类,若卵生,若胎生,若湿生,若化生];若有色,若无色];若有想],若无想],若非有想非无想],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]。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,实无众生得灭度者。何以故?须菩提,若菩萨有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],即非菩萨。”

]摩诃萨:即“摩诃萨埵”之略,乃“菩萨”或“大士”之通称。摩诃,意译作“大”;萨埵,乃有情、众生之义。摩诃萨埵即为“大心”,或大有情、大众生,指发大心愿成就佛果的众生,亦即大菩萨。“大”有三种:愿大、行大、度众生大,即谓此大众生于世间诸众生中为最上,不退其大心,故称“摩诃萨埵”。摩诃萨埵具备了七个条件:一、具大根,二、有大智,三、信大法,四、解大理,五、修大行,六、经大时,七、证大果。

]卵生、胎生、湿生、化生:即四生,指产生三界六道有情的四种类别。卵生是离开母体时,还不是完成的身形,仅是一个卵。须经一番保护孵化,才能脱卵壳而出,如鸟类;胎生,又作腹生。其最初的自体,必须保存在母胎中,等到身形完成,才能离母体而出生,如人类;湿生,又作“因缘生”、“寒热合生”。即由粪聚、注道、腐肉、丛草等润湿地之湿气所产生者,如蚊及水中极细虫等;化生是说这类有情,不须要父母外缘,凭自己的生存意欲与业力,就会忽然产生出来,如诸天和地狱的众生。

]有色、无色:从众生自体的物质说,有两类,即有色的,如欲界与色界的众生,是有物质形体的众生,包括欲界六道众生及色界四禅天。无色的,是无色界众生。是没有男女之欲与物质形体,但仍存有识心,如无色界的四空天。

]有想:从众生的有没有情识说,有“有想”、“无想”与“非有想非无想”三种众生。有想,指具有感觉、认识、意志、思考等意识作用;或指具有此等作用之有情众生。有想,又指有想天,是有想众生居住的地方。在一切的天中,除了色界无想天与无色界非想非非想天之外,其他都是有想天。

]无想:指全无想念之状态。或指入灭尽定,证得无想果者。或为“无想天”之略称。无想天在色界,生此天者,念想灭尽,仅存色身及不相应行蕴,故称“无想天”。

]非有想非无想:指住在无色界非想非非想处的众生。即没有下界众生粗想的烦恼,所以是非有想或非想,但还有细想的烦恼,故又名“非无想”或“非非想”。

]无余涅槃:涅槃,又译作“泥日”、“泥洹”、“涅槃那”等,意译为“灭”、“灭度”、“寂灭”、“安乐”、“无为”、“不生”、“解脱”、“圆寂”。涅槃的字义,有消散的意思,即苦痛的消除而得自在。也就是灭生死之因果,渡生死之瀑流,达到智悟的菩提境界。“无余涅槃”为“有余涅槃”之对称,一个修行者证得阿罗汉果,这时业报之因已尽不受后有,但还有业报身心的存在,故称“有余涅槃”;及至连酬报过去世业因的身心皆已灰灭,而完全无所依处,便达至“无余涅槃”。

]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:“相”即形相或状态之意,指诸法的形像状态,表现在外而想象于心的形相。在佛典中,曾以“相”来描述诸法的各类相状、发展过程,乃至于真如的功德等等。“我相”意指我的相状,凡夫误认为外在的我为实相而执著之。“人相”谓众生妄计在六道轮回的自体为真实存在的外在相状。“众生相”谓众生把依五蕴和合而生的自体当成真实存在的外在相状。“寿者相”谓执著众生的从生到死,有一期的生命相续,可以传之长久。这四相实际上都是由一个“我相”所开展出来,所以,佛教特别注重破除“我执”。

佛告诉须菩提说:“诸大菩萨应该要这样修持降伏迷妄的心:无论是依卵壳而出世的众生,还是由母胎而出生的众生;无论是因潮湿而出生的众生,还是无所依托而仅借其业力得以出现的众生;又无论是欲界与色界中有物质形体的众生,还是无色界中没有物质形体的众生;无论是有心识活动的众生,还是一切没有心识活动的众生,以及说不上有无心识活动的各类众生,我都要使他们达到脱离生死轮回的涅槃境界,断尽他们的烦恼、永绝诸苦,让他们获得最终的解脱。但是,虽然这样度化了无数的众生,然而,实际上却没有任何一个众生得到救度断除了烦恼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须菩提,如果菩萨在心中还存有自我的相状、他人的相状、众生的相状、寿命的相状,那他就不成其为菩萨了。”

妙行无住分第四

本分通过布施统摄利他的“六度行”来说明住心的方法。本经发菩提心,以大悲度众生为首,这与通过布施使他人离苦得乐,尤为吻合。菩萨行布施(六度)利他时,心应无所住而行布施。这即是说:不要住于“六尘”而行布施。有住即是住相,就是一种取著自性的执见,对诸法会产生虚妄分别,为境所转而不能自在解脱;若不住相,就不为“六尘”所动;不为“六尘”所动,则是心能达至清净。总而言之,若能离相而了达三轮体空,内不住能施我相,外不住受施人相,中间不住所施财法等相,那么菩萨虽专为求福而布施,而福德就好似十方虚空似的不可思量。

“复次,须菩提,菩萨于法应无所住],行于布施]。所谓不住色布施,不住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布施]。须菩提,菩萨应如是布施,不住于相。何以故?若菩萨不住相布施,其福德不可思量]。须菩提。于意云何?东方虚空可思量不]?”

“不也,世尊。”

您可能感兴趣

首页
发布
会员